音乐管理专业是个什么鬼
正文之前
我们照例先来简单了解下作者

王睿
西安音乐学院钢琴专业本科
现为英国利物浦大学音乐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
去英国之前,王睿拿到了
利物浦大学
利兹大学
威尔士皇家音乐学院
“音乐管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为什么要转专业申请音乐管理?
以及王睿是如何申请成功的呢?
戳视频
正文开始
在英国学音乐产业的,都在搞些什么鬼
作者:王睿
音乐产业?艺术管理?
也许你不知道我们在学些什么,没关系,每次当我介绍自己的专业的时候,亲戚朋友都露出一脸茫然,心想我不好好学习跑出国学了个什么没听过的野鸡专业,但是没办法,中国人从小学名词解释就知道,所有名词都必须有解释,我只能来试一试(简直是哲学第四大难题)。先说艺术管理,简直是大到没边的一个定义,这里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戏剧、电影、音乐等等你能想到的所有艺术类型。而艺术管理者就是将艺术家的作品,思想或是他们本身(怪怪的)推广到文化市场去,从中挣取经纪费,把他们卖的越贵(还是怪怪的),你挣得就越多。而我们比普通销售略高逼格的一点在于我们在“销售”的同时,还承担着(老师说)艺术传播和教育的职能,以及搭建艺术交流的桥梁。而我所学的音乐产业,或者称为流行音乐产业,就姑且单纯的理解为艺术管理的一个分支,它只关注于全球流行音乐产业分析和流行音乐人的管理。至于我们为什么不学古典音乐产业,老师还说了,它不是一个合格的音乐产业,因为它五百年都没赚过钱。所以,通俗地说,我们的学科叫“吊炸天的流行歌手们的挣钱之道”。
#利物浦
Cavern Club
披头士在此成名


你们都在学些什么鬼?
请划重点:音乐产业是不学音乐的,大部分英国学校的音乐管理专业也是不学音乐的,
英国的音乐产业或者说音乐管理专业在不同的学校会有截然不同的课程设置,学科的称谓也完全不同,但大多数的类似专业都开设在综合类院校的艺术系,或是商学院里。至于这个学科到底该怎么学,英国这个老牌的音乐管理国家也没有能给出标准化的课程。简单点来说,我们需要学习一切和音乐相关但不是音乐本身的学科,比如:音乐法,市场营销,消费者心理,项目运营等等(最近系里还让我们丧心病狂地学习音乐人种学), 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音乐种类,推广音乐人,把握观众心理,预测市场动态,最后为自己和音乐人赚钱。再简单点来说,我们是项目经理,音乐人及其作品是我们的产品,最终我们负责把他们销往音乐市场。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一学科会设置在商学院,因为行业本身的属性是在商业管理和市场营销范畴,只不过产品是愤怒又难搞的艺术家们。




#利物浦大学校园

你们学习一定很轻松吧?
初来乍到的时候,曾经还幻有这一年随便游山玩水写写作业就会顺利毕业的想法,但是现实总是差强人意。一年过半的感受是,老师给你的作业是会对得起你交的学费的。大多数的英国学校里类似专业都是没有考试的,这一点对于考试前都会失眠的笔者来说简直是恩赐,但是!(凡事就怕但是),迎接我们的是永无止尽的论文,据知情人士透露,一年内我们需要完成将近六万字的学术论文和presentation,横向对比一下,PhD学位的要求是在三年内完成八万字(当然学术等级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当你看到有学生在图书馆奋笔疾书彻夜不眠赶一个又一个deadline时,请心疼他们。同时,为了完成这些论文,老师给下达的任务会是一周需要阅读3-4本学术书籍plus十多篇article,不得不说英语的阅读速度和写作能力直接影响了这一年的成绩,所以相似专业都会在学生入学时对写作和阅读能力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期末成绩一般会以百分制计算,50以下fail,60以上相当于良好,70以上相当于优秀。对于中国学生来讲,能拿到70以上的论文成绩是可喜可贺的,这证明你既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又有自己批判的思想,同时可以灵活引用大神们的论点来支持你自己。根据我的临床经验,“批判的思想”这一条是最惨无人道的,因为老师们会一直逼迫你在自己的论文中挑战权威,找出他们的学术漏洞,反驳,反驳,反驳!因为你有时所挑战的,就是教过你的老师。

#学校图书馆
你们的同学都是学音乐的吗?
其实不然,到了班里会发现你的同学超过半数都不是学音乐的,但很多都在业余时间玩音乐,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对音乐无限的热爱和激情,并且甘愿辞掉自己高薪的职业而跑到这个行业来“试水”。以我自己为例,虽然有着多年古典音乐的学习背景,但谈到对流行音乐特别是西方流行音乐的了解,我都是自愧不如的。从一个厂牌的兴衰,到一个音乐人的音乐历程,很多人都可以如数家珍。很多同学都是已经从业多年或是在圈内小有建树,有时在和他们的对话中,会了解到,学习到很多有意思的想法。所以如果想要更快的融入同学和课程,一些与行业相关的功课是要提前准备的,总被问的无言以对还是有点掉面儿的。

#和同学在一起,右一是作者
唱片行都快倒闭了,剧院也不赚钱,你们学这个有用吗?
我的答案是只要有剧院,就要有专业的艺术管理团队,只要有音乐人,就要有专业的艺术经理人。“专业”是我们将来在行业内的武器,将来的音乐产业将不再是由艺人的亲戚朋友来管理的家庭式作坊,而是像其他行业一样,由有着专业背景的经理人们来运作。
另外,音乐产业在中国并不是在走向灭亡,相反,它在进行着行业内部的重组和调整,以便更好地向前。目前在中国的行业内还没出现垄断性的巨头公司,这也为我们这些“后起之秀”创造了机会。在这个期间,有能力的会越来越强,能力弱的会被大鱼吞掉,而我们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预测行业走向,学会审时度势,跟随强者顺流而上,抓住时机破竹而出。又或是另辟蹊径,在竞争还不激烈时,建立起自己的团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道路,而所有的一切都还是需要建立在系统的知识体系之下。
工作好找吗?
我不知道,得要毕业之后才能回答这个每个毕业生都不愿面对的问题,但是方向工作方向大致是在唱片公司,经纪公司,剧院管理,传媒公司,乐评人等等。可能性最大也是收入最有保障的就是作为大型巡演承办方,整天满世界飞来飞去,或是在经纪公司打造明日之星,为音乐正版化奋斗终生。顺便提一句,很多人在选择这个专业时考虑欠妥,主要是冲着“管理”去的,对行业的了解甚少,到毕业后会发现找到的工作不过是上述机构的行政人员,很难成为在业务第一线的经纪人或是业务部门主管。因为艺术机构或者说音乐产业领域还是有较强的专业性,即使不是学艺术出身,至少也需要音乐史、艺术理论、艺术批判或是艺术教育的修养,单是管理背景,音乐理论或是器乐演奏背景都是完全不够的。同时,圈内的人脉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条就只能靠时间和人品积累出来。换句话说,在选择专业时,不要轻易被声色犬马五光十色的艺术圈蒙蔽了双眼,年轻人想要成为合格的经纪人或是真正的艺术机构管理者,还是先多读点书吧。



#进城了

关于英国的吃喝玩乐
我的坐标在以“披头士”闻名的摇滚之城—利物浦(当然同样举世闻名的还有足球,这里就不赘述)。初来乍到时,惊讶在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酒吧,从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二点都会看到男女老少从酒吧里进进出出。一到周末和假日,整座学生公寓都会霓虹闪烁,颤抖不止。在这里提醒大家,英国的学生公寓和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无论是学校管理的学生公寓,还是外面出租的house,都是没有宿管和熄灯时间的,也就是说你未来的室友们会在宿舍想怎么嗨就怎么嗨,如果有睡眠困扰的,或是像我一样喜欢半夜学习的小伙伴,一定要谨慎选择室友。
英国名义上虽以地理划分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实际上只用根据繁华程度和消费水平划分为伦敦和“不是伦敦”,而幸运的我,生活在后者。由于英国学校的奖学金政策苛刻,只有少数学生可以拿到部分奖学金,那么来英国留学的开销自然就成了选择学校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以我自己为例,每月的花销在1000镑左右,包括食宿以及少量的周边城市游玩费用。这在非伦敦地区来讲属于较为正常的花销,不会委屈自己,也不允许铺张浪费,同样的生活水准伦敦地区x2。
想必大家都对英国的“美食”有所耳闻,但我想说这里的食物不是不好吃,是没法吃。主要原因是没营养和品种单一,非炸即速冻。不过没关系,英国随处可见的中超和中餐馆一定会解决你们对食物的需求。自从来了这里,我的朋友圈就变成了一日一度的厨艺大赛,什么锅包肉,炸油条,黄焖鸡,火锅都不在话下,如果你还是对自己的厨艺没信心,请谨记抱住一个会做饭的朋友大腿。当然,英国还是有许多口感极佳但是普遍偏贵的法国,意大利,墨西哥餐厅,作为姐妹聚会,朋友聚餐,或者单身狗疗伤也还是不错的选择。



#看,这都是我们自己做的!
希望这篇小小的感悟对大家来英国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眼看我一年的学习生活已经过了大半,经常有人问我一年能学到什么,值不值得这么大动干戈跑大老远来学习,我的回答是两个字——还来。
<完>
感谢作者提供以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