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茱莉亚、与博士的“升级宝典”

2021-04-22 16:14


(一)作曲与创造力


在新冠疫情之后的世界,所有音乐行业人士都面临如何在新世代中站稳脚跟的问题。无论你是演奏家、指挥家、歌手、艺人、或者制作人、都必须掌握一项在传统音乐教育中难寻踪迹、但是在新时期最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力。具备他人所不具备的创新能力,这就是学习作曲的意义。

在2018年,我曾写过一篇名为《只有个性化的艺术和复合型人才能在未来的音乐世界中立足》的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位低音提琴(贝斯)专业的好朋友对我讲过的故事:在音乐界里,低音提琴一般被视作竞争压力最低的专业之一。可某一年纽约爱乐贝斯声部招聘考试,竟有数百名贝斯演奏家前往应聘一个名额!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数百名应聘者无一人通过第一轮。同年,我所熟知的一位来自德国的打击乐演奏家去竞聘一家在美国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的地方乐团,结果在招聘考试时同样遇到了数以百计的竞争者。他当时忍不住感叹“Scheisse!哪里蹦出来这么多打击乐家?”

上面的小故事,侧面说明了今日音乐行业竞争空前激烈的现状。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在中国乐迷、家长、与琴童最熟悉的钢琴演奏领域,竞争则更是惨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Herb Alpert音乐学院的Inna Faliks教授曾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称,班上大约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是中国籍或者美籍华人。我个人曾在担任茱莉亚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期间做过统计,在茱莉亚学院整体的中国籍学生中,将近七成的同学是钢琴专业。在中国籍的钢琴学子“占领”了全美各大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前提下,时代会迫使每一位钢琴演奏家思考:“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果大家都弹相似的经典曲目,凭什么要让听众来听我的音乐会,而不是别人的?”

在国际乐坛的影响力蒸蒸日上的两位新面孔,美籍华裔钢琴演奏家、作曲家Conrad Tao(陶康瑞)与爵士钢琴演奏家、作曲家阿布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们除了拥有演奏经典曲目的高超技巧,还会弹别人演不了的曲子——他们自己的音乐。

陶康瑞是90后钢琴家中在国际乐坛上演出场次最多的佼佼者之一,与全美所有主流交响乐团、及国际知名交响乐团均有合作。做为作曲家,因为受到纽约爱乐总监Jaap Van Zweden的赏识,他也受委约为Jaap曾担任艺术总监的达拉斯交响乐团及作为现任总监的纽约爱乐乐团及香港爱乐乐团创作交响乐作品。在近几年的演出当中,他更会将电子乐演出与钢琴演奏相结合,在同一场音乐会中时身兼钢琴家与DJ两个身份,演出效果广受好评。阿布作为中国爵士乐的一面旗帜,在获得瑞士蒙特勒爵士钢琴独奏比赛一等奖及观众选择奖之后,两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Thelonious Monk爵士协会邀请参加国际爵士乐日全明星音乐会,更由森海塞尔传媒发行了两张原创作品专辑。公平地说,提到中国爵士乐,就必须要讲到阿布。但要知道,阿布出生于1999年,而且就读于茱莉亚音乐学院古典钢琴系。他是一位兼具演奏与创作能力的通才。

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Jennifer Henderson所著的《21世纪的技巧、教育、与竞争力》一书中曾说:“创造力、独创力、及革新力是在21世纪获得成功的重中之重。” 从上述的例子中可以断言,比起第二个郎朗、第二个李云迪、第二个王羽佳,未来的乐坛与市场更需要的是陶康瑞第一、阿布第一。随着欧美古典音乐听众老龄化日益严重,兼具创作与演奏能力的艺术家更受青睐这一趋势必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再说,具备一定的改编能力及创作能力,是新世代所有音乐家必备的基本技能。这一切都与作曲学习息息相关。

有关与作曲学习相关的和声学、复调学、配器学在演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一位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哪些能力等话题,我会在本周五晚的直播课中做进一步说明,欢迎大家届时收看。



(二)院校与申请


有关教育,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在我看来,这句话在教育中的运用也值得商榷。因为教育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如果不是向着最高的山峰攀登,向着最困难的目标努力,一个人最大的潜力往往都没有机会得到发掘。在我的教学理念中,“适合自己的”教育充其量是最对的,比如一位热爱唱歌的孩子,的确不应该被逼迫坐在钢琴前每天练习六个小时巴赫平均律。但只有最好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在院校选择时尤其如此。

现实告诉我们,世界上最具影响力音乐家的简历上大多都刻着金光闪闪的名校背景。马友友曾在茱莉亚学院就读,纽约爱乐总监Jaap Van Zweden也在同样的地方上过学;历史上获得奥斯卡奖次数最多的电影音乐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是茱莉亚学院的毕业生。郎朗是柯蒂斯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友,王羽佳也是如此。曾摘得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桂冠的张昊辰,与郎朗、王羽佳师出同门。上一段提到的陶康瑞与阿布,均有茱莉亚的背景。可以说,一位音乐学子在学生年代就读院校的声誉,基本确定了其日后发展的高度。

为什么学生年代就读名校如此重要?简而言之,名校所具备的不仅是崇高的声望,更重要的是其严苛的标准。以我个人在茱莉亚求学的经历而言,除了收获由学校崇高声望而带来的“光环效应”之外,我切实地体会到了同学演出的最高标准、教授教学的的最高标准、以及乐团排练的最高标准等等。在一个导师是行业领袖,同窗极有可能成为未来行业领袖的环境中,每位学生都会以尽可能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些标准构成了每一所名校的声誉,也会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以同样的标准进行自我要求。这就是顶级院校激发学生最大潜能的方式。离开这样的环境,就行不通。

或许有读者会问,有没有一些院校名不见经传,但是具备极佳的资源与环境呢?有,但是不多。以我个人就读哲学博士学位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音乐系举例,仅在作曲学科的六位教授里,就有两位普利策奖获得者、两位格文美尔大奖获得者、两位罗马奖获得者、六位古根海姆奖获得者,还有一位刚刚被选为美国艺术与文学院院士。坐拥如此豪华师资力量的作曲学科可以与茱莉亚学院作曲系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媲美,在美国享有盛名,但在国内仍少为人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中美间信息共享仍不够全面。在美国鼎鼎大名的机构,在国内未必耳熟能详,反之亦然。二、“实大于名”的音乐学院或音乐系大多附属于综合性大学,而相当比例属于此类的教学机构着重培养研究生(硕士与博士),而不是本科生。国内家长与音乐学子最关注的,是中学(预科)及本科教育,这也是正常现象。拥有极佳的预科或本科教育项目但籍籍无名的机构,有,但就更少了。

学子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考上国外的名校。我在过去也是如此。最重要的答案说穿了,就是一定要在申请过程中跟随在理想院校就读过的、最好是在该院校有上佳口碑的老师学习。比方说,一个学习钢琴的琴童想要考取中央音乐学院或者上海音乐学院,但其私人导师从未在这两个地方学习过,岂不显得荒唐?想考取茱莉亚学院、柯蒂斯音乐学院、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等,也是同理。为什么帮助申请的导师一定要有本人在这些名校学习的资历?还是以我个人的经历举例,我曾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茱莉亚学院预科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大学部、茱莉亚学院大学部学习,现在又加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音乐系。这五个地方的主科教师,并不是同一批人。这五个院校的教学风格,也不秉承相同的理念。只有在这些院校就读过的老师,才可以将院校自身的标准和概念与申请者自身的风格与优势相结合,使整个申请过程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美国音乐学院的导师一般不教私人学生。拥有名校就读经历、且在该校声誉良好的老师可以在学院纪律允许的范畴内将私人学生向招生教授们推荐,这又是令一种针对性。缺少针对性,恰恰是申请过程中最容易触碰、也是最危险的错误。

名校背景与创造力是通往成功的重要开门砖,这不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更将发生在未来。这是残酷的淘汰机制,也是骨感的现实,更是充满了惊喜、机遇、与挑战的旅程。

有关作曲专业学生的准备内容、面试过程、以及茱莉亚学院的专业圈与顶级公立大学的文化圈相关内容,我也会在直播中做更详细的说明。

敬请期待。


作者:王德龙






王德龙

旅美青年作曲家,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作曲方向哲学博士(在籍),茱莉亚学院作曲硕士,茱莉亚学院Gena Raps作曲比赛首奖获得者,第三任茱莉亚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委约作曲家,最年轻入选《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交响乐展演》的青年作曲家。他富有强烈感染力及戏剧性的音乐为其赢得了业界上佳的口碑,并不断致力于探索新音乐的呈现方式,亦曾被美国作曲泰斗塞缪尔·阿德勒评价为“一位最有才华的作曲家”。1994 年出生于北京,十二岁起先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茱莉亚学院学习,并于近年陆续获得纽约林肯中心室内乐协会、纽约Five Partners基金会、纽约WQXR电台基金会、中央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等国际知名演出团体及艺术基金会的创作委约。作为最具潜力的新生代作曲家之一,王德龙的作品演出遍及亚、美、欧三大洲二十余座城市,曾受邀参加曼彻斯特现代音乐节,茱莉亚学院聚焦音乐节等国际知名音乐节;并多次在纽约林肯中心、卡内基音乐厅、国家大剧院、杭州大剧院等国际音乐殿堂上演。王德龙的影视配乐作品亦曾在圣丹斯电影节等国际知名电影节中获奖;与著名艺术家蒋志合作的艺术电影《林中》曾巡展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海内外知名艺术展馆。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音乐公开课》栏目、美国中文电视《纽约会客室》栏目、封面新闻、凤凰网等国内外媒体曾对王德龙进行了专访。王德龙的作曲导师包括:Samuel Adler,Robert Beaser,Michael Gandofli,Kati Agócs,Andrew Thomas,梁雷,陈长风,徐之彤等。

在2019-2020音乐季中,王德龙交响新作《冰雪丁香》由著名指挥家洪毅全及林大叶分别执棒四川交响乐团与上海爱乐乐团上演,并入选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人民音乐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交响乐展演》系列活动。《冰雪丁香》乐队总谱将在近期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发行。


初级作曲课
适用范围:零基础或学习作曲一年以内,对学习作曲有热情的学生
课程时长:20-30课时
课程内容:
1. 基本乐理
2. 基础键盘技巧
3. 作品分析(按个人偏好选择)
4. 创作教学


中级作曲课
适用学生:有一年以上作曲学习背景,或计划申请国内音乐学院附中、美国音乐学院预科部作曲学科、或美国音乐学院电影配乐专业的学生
课程时长:个性化定制
课程内容:
1. 高级乐理(和声、复调、曲式等)
2. 配器法
3. 交响乐、歌剧、及电影配乐作品分析
4. 创作教学


高级作曲课
适用学生:计划申请美国音乐院校作曲系本科或研究生的学生
课程时长:个性化定制
课程内容:个性化定制


课程咨询扫下方二维码

 
 
更多音乐留学相关问题,欢迎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