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ante行板爱乐】巴赫到底有多厉害,在监狱里还能写出传世的赋格?
是的你没有看错,巴赫爸爸蹲过监狱。还在监狱里完善了他的顶峰之作"The Well-Tempered Clavier",即《平均律钢琴曲集》。
蹲监狱的原因可以说有些荒诞了。
先介绍一下背景。
巴赫生活的那个时期,人们可没有现代德国人民这样自由。为什么这样说呢?有些城镇里面人们是自由的,而另一些城镇里面,人们除了工作和生活,同时还是君主的财产。比如当时巴赫就是魏玛恩斯特公爵的财产。
巴赫在魏玛深耕八年之后,终于熬成了乐队首席。可是在向乐队指挥努力的路上,巴赫总是不得志。他感到踟蹰不悦,便想要去往科腾再谋出路,甚至已经在科腾找到了乐队指挥一职。
无奈的是魏玛的公爵太喜欢巴赫的表演了,于是一直迟迟不放人。后来巴赫请求和恩斯特公爵进行一次走心的谈话。可是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据说到后来大家嘴上都没有把门儿的了。

事情就这么又谈崩了。
然后恩斯特公爵一使小性子,以“顽冥不化”的理由,把巴赫扔进监狱囚禁了四个礼拜。
一个月后,被释放的巴赫远走科腾,身边还带着在狱中写好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手稿。
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为键盘独奏乐器而创作的音乐,1722年时完成了第一卷,二十年后完成了第二卷,标题上写着“为使好学的音乐青年从中获益,特别是供熟悉此类技巧的人消遣”。
口头上说着是消遣,实际上这本曲集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在巴赫完成它之前的时代里,所有键盘乐器基本上都不在调上,或者精确地说,你把琴的一部分调得非常精准,但是没有办法把所有的琴键都调准。
调音无外乎就是找到协和音程,比如在当时流行的羽管键琴上,从C开始,向上五度找到G,很好,接着再向上五度找到D。照这样五度五度一直调上去,你会得到C - G - D - A - E - B - F# - C# - G# - Eb - Bb - F - C,最后又到C。看上去很完美对不对,但是开头和结尾这两个C已经完全不协和了。完美的音程和键盘在当时是无法调和的矛盾。
这个现象叫做Pythagorean Comma(毕达哥拉斯音阶),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移步维基百科自行科普一番。当时的音乐家心里揣着明白却在表面上装糊涂,没法把所有键都调准,但是可以调准一部分啊,C大G大闯天下啊。调不准的怎么办?当然是不去用啊!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巴赫之前的作品基本都集中在C/D/G/A/Bb/F/Eb调之间,因为好调也好听,谁要是用F#大调做个实验性音乐,一定会垂头丧气败兴而归。更有甚者,会把音程缩小,这样虽然每个音都不在调上,但是听起来差不多“和谐”。
但是巴赫肯定不是这种会妥协的人啊。他的十二平均律就打破了这种规避风险的谱曲方法。《巴赫十二平均律》要求一种和谐的调律法,成为西方音乐在20世纪早期之前的基础。《巴赫十二平均律》中不需要非常复杂的转调,而是证明了和谐调律的独奏乐器能够在24个调上演奏,不需重新调律。每一个调都可以用来创作,人们也不应该惧怕一台完全调准的乐器。
巴赫爸爸的数学家属性真的是名不虚传

------------- Andante行板爱乐 --------------
上海徐汇区肇嘉浜路1065号飞雕国际大厦16楼
咨询电话
021 6172 1987
咨询微信/QQ
1638665745